初秋的北京,天气微凉,走进位于海淀区的一家击剑俱乐部,金属剑尖碰撞的清脆声响、运动员移动步伐时鞋底与剑道的摩擦声、以及教练中气十足的指导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活力与专注的画面,剑道上,十几名身着白色击剑服、头戴护面的小剑客们正在认真练习,他们的眼神透过护面的网格,紧紧盯着对手的每一个细微动作,时而疾步突刺,时而稳健防守,在这些年轻的身影旁边,一位气质干练、目光敏锐的中年人格外引人注目,她不时地停下脚步,俯身对小学员进行个别指导,动作示范标准而优雅,她,就是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

在接受专访时,王钰刚刚结束了一场针对青少年教练的培训课程,谈起近期青少年击剑活动的复苏,她的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看到孩子们重新回到剑道,脸上带着笑容,眼中闪着光,这是我最近感到最快乐的事。”王钰开门见山地表达了她的核心观点,“我们的首要目标,不是急于追求竞技层面的突破,而是要让孩子真正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重新点燃他们对这项运动最纯粹的热爱。”

后疫情时代的挑战与机遇:重建信心比恢复训练更重要

过去几年,对于全球体育产业而言都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时期,青少年体育培训领域更是受到了显著冲击,定期训练中断、比赛延期或取消、长时间的居家隔离……这些因素无疑打乱了无数小运动员的成长节奏,也对他们的心理状态产生了微妙影响。

王钰坦言,协会和各个俱乐部在初期面临的最大难题,并非简单的场地重开或课程设置,而是如何帮助孩子们克服心理上的“距离感”和“生疏感”。“有些孩子离开剑道的时间比较长,再次穿上击剑服时,会显得有些犹豫,甚至对自己产生怀疑,技术可以重新练,体能可以慢慢恢复,但那份对剑道的亲近感和自信心,需要我们用更多的耐心和更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和重建。”

为此,北京市击剑协会牵头,组织专家和资深教练,制定了一系列针对青少年特点的恢复性训练方案,这些方案强调趣味性、渐进性和安全性,刻意降低了初始阶段的竞技强度。“我们设计了很多游戏化的基本功练习,剑尖刺气球’、‘步伐模仿秀’等,让孩子们在玩中练,在乐中学。”王钰介绍道,“目的是让他们先找回身体的感觉和运动的乐趣,淡化‘掉队’的焦虑,我们明确告诉所有教练和家长,现阶段,一个开心的笑容远比一个标准的得分更重要。”

击剑的育人价值:超越胜负的品格塑造

在王钰看来,击剑运动对于青少年的成长而言,其价值远不止于强身健体或获得竞技名次,她尤其强调击剑在塑造青少年品格方面的独特作用。

“击剑被称为‘格斗中的芭蕾’,它不仅是体能的较量,更是智慧、礼仪和意志力的综合体现。”王钰细致地阐述道,“它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敬畏之心,从穿戴装备的严谨,到赛前向对手、裁判和观众的敬礼,每一个细节都在传递着尊重与纪律,它锻炼快速决策和应变能力,剑道上的形势瞬息万变,孩子必须学会在电光火石间观察、判断、决策、行动,这对他们的专注力和大脑发育极有益处,它教会孩子如何面对压力和处理成败,每一剑的得失,都是对心理承受能力的考验,赢得漂亮,也要输得体面,从中学会总结与坚持。”

她分享了一个观察到的例子:一个原本有些内向、不太敢于表达自己的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击剑训练后,不仅身体变得挺拔自信,在课堂上敢于主动发言,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也表现出更强的韧性和解决思路。“这就是击剑带来的潜移默化的改变,它让孩子明白,勇气不是不害怕,而是即使害怕也能冷静思考、果断出击;尊重不仅是对强者,更是对每一位参与者和自己付出的努力。”

协会的角色:搭建平台,优化环境,服务未来

作为北京市击剑协会的副秘书长,王钰和她的同事们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为青少年击剑运动营造更健康、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上来。

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以热爱之名,引领孩子重返剑道

“协会的核心职能之一是服务与引导。”王钰介绍,协会重点推动了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青少年赛事体系,增加了更多基础性和趣味性的比赛项目,降低参赛门槛,让不同水平的孩子都有展示和锻炼的机会。“比如我们新设的‘俱乐部联赛’和‘亲子击剑体验赛’,氛围轻松,重在参与,受到了很多家庭的欢迎。”二是加强教练员队伍的建设和规范,定期组织培训、考核和交流,提升教练员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尤其强调针对青少年心理的教学方法,三是推动击剑运动进校园,与多所中小学合作,开展击剑普及课和社团活动,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触并了解这项运动。“我们希望打破击剑‘高大上’的刻板印象,让它成为一项触手可及、有益身心的青少年体育选择。”

谈到未来,王钰充满期待:“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击剑运动能在更多孩子心中种下热爱的种子,他们可能不会人人都成为专业运动员,但通过击剑培养的礼仪、风度、智慧和坚韧品格,将让他们受益终身,北京作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有着深厚的体育文化底蕴,我们相信击剑运动在这里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快乐是最好的导师:给家长的建议

在青少年体育培训中,家长的角色至关重要,王钰也特别向广大家长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以热爱之名,引领孩子重返剑道

“请一定保护好孩子的那份‘快乐’。”王钰恳切地说,“家长的支持和理解是孩子能够持续投入的关键,避免过早地将成人世界的胜负观和功利心强加给孩子,多鼓励孩子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而不是仅仅盯着比赛的名次和得分,当孩子感受到的是支持而非压力,是享受而非负担时,他们内在的动力才会被真正激发出来,也才能走得更远、更稳。”

她建议家长,多与孩子沟通训练的感受,多参与孩子的击剑活动,了解这项运动的精髓,成为孩子击剑之路上的“盟友”而非“监工”。“让孩子因为热爱而坚持,因为快乐而卓越,这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采访结束时,剑馆里的训练仍在热火朝天地进行,一个小女孩在练习中成功完成了一次漂亮的还击,兴奋地跳了起来,护面下的笑容感染了周围所有人,王钰望着这一幕,眼神温柔而坚定,对她而言,这清脆的剑击声和纯真的欢笑声,正是推动她与北京市击剑协会不断前行的最强动力——让每一个热爱击剑的孩子,都能无忧无虑地享受重回剑道、超越自我的快乐,而这份快乐的背后,是一项古老运动在新时代焕发出的育人光彩,是体育回归教育本真、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的生动实践。